各种净水器技术特点 |
| | | | | |
| | 陶瓷过滤器最小孔径0.15微米,能过滤水中泥沙,胶体,大于0.15微米的细菌。无法过滤小于0.15微米细菌,病毒,水中余氯,重金属。 | 陶瓷滤芯由于选用的是纯天然物理材料,所以在净水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它会保留水中有益矿物质、同时有效去除泥砂、细菌、铁锈、不容易堵塞、使用寿命长久。通过简单的机械清刷,通量可完全恢复,无膜的深层污染和孔隙堵塞,可有效地防止净水的再次污染。陶瓷滤芯的正常可刷洗次数是20-28次,一般可使用10-12个月,好的陶瓷滤芯可使用3-5年,甚至更长时间。 | 一些劣质的膜过滤方式的滤芯在较好的水质条件下能较好工作,但水质较差时就会被水中泥砂铁锈、细菌悬浮物等逐步堵塞,进而失去过滤作用。对于水中离子状态污染物无法去除。过滤精度不足,小于0.2微米的细菌无法去除。 | 可用于饮水的前置预处理,净化后的水不建议直接生饮。 |
| | 对于细菌和大多数病毒、胶体、淤泥等具有极高的去除率,从而达到分离、分级。小于0.1微米的物质无法滤除,比如水中余氯,重金属、离子状态污染物。 | 超滤膜滤芯过滤精度高;流量大;滤芯使用年限长;自动清洗滤芯;不需要电;不浪费水。同时,超滤膜过滤具备冲洗排污的功能,通过正反冲洗超滤膜膜丝,可将截留的污染物冲洗排出,延长超滤膜丝的使用寿命。另外,超滤膜过滤只需依靠自来水本身压力即可实现,不需要用电、加压,具有低压无相变,能耗低的特点,安全节能。 | 超滤净水机祛除水垢,水碱效果较差,适用中等以下硬度地区;单一超滤机不能彻底去除水中异味,水质口感较差;换芯比较麻烦,不能彻底去除水中重金属,需要配合其他功能滤芯使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 可做全屋、厨房用水净化,一般搭配KDF、活性炭、前置过滤器等配套使用。市政干净水源净化后的水一般可以生饮。 |
| | 纳滤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对二价盐尤其是钙盐和硫酸根脱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在98%左右。对低浓度的一价盐--比如对人体危害大的硝酸根和氟离子这类去除效果一般,大约在30%左右。 | 第一,与超滤膜滤芯相比:纳滤膜滤芯能够去除水中的硬度和重金属等离子,为人们提供口感舒适和安全的饮水;同时也能保留水中的某些矿物质离子,满足人们在饮水时对矿物质离子的需求;也能够去除水中的病毒和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保证了饮水的安全。而超滤膜滤芯只能机械性地过滤掉水中的悬浮物和病毒等大颗粒的物质,对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如硬度和重金属等离子)没有脱除能力,超滤膜净水机可能存在饮水的安全隐患问题。 第二,与RO反渗透滤芯机相比:纳滤膜滤芯在处理流程上与反渗透滤芯大体相似,但纳滤膜净水机不需要增压泵(在特定环境下有可能使用),因为纳滤膜滤芯的工作压力是2bar,而国家对自来水管网末端的最低压力要求也是2bar。 | 对于一价盐去除能力较差。有可能残留有害物质。接头多,故障率及漏水概率相对较高;结构复杂、价格较贵。新技术,价格比反渗透的贵。制水过程会产生废水。产水量低。 | 可以做为直饮终端使用,净化后的水无需烧开可以直接生饮。 |
| | RO反渗透膜能截留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0.0001微米)的有机物,无机物脱盐率98%以上,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 目前过滤精度最高的处理技术,对有害物质去除最彻底,产水水质安全,能去除水中各种有害杂质;对供水特发事件效果较好;出水口感较好;能降低水的硬度,煮水容器不结垢。 | 制水时需耗电(一般家用为40W左右,停机时无能耗),有电气安全问题;接头多、水压高,故障率及漏水概率相对较高;结构复杂。制水过程有废水产生。水中不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产水量小。 | 可以作为直饮终端使用,净化后的水无需烧开可以直接生饮。可以配合矿化滤芯使用,补充微量元素。 |
| | 处理介质为高纯铜/锌合金,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子转移)反应有效地减少或除去水中的氯和重金属。 | | 对于重金属和余氯的去除率受客观条件影响,如温度,水流速。水中污染物重金属越多,置换出的锌也就越多,所以刚打开龙头排出的水储存于滤芯中过久,锌肯定会超标。 | 一般作超滤净水器的配套使用,单独使用对净水没什么意义。 |
| | | 物理过滤和吸附水中有害物质,对余氯、异味、吸附效果尤其好。能吸附少量重金属和农药。提升水的口感。 | 使用时间过长会滋生细菌,污染水源。必须及时更换滤芯。 | 一般作超滤净水器和反渗透净水器的配套使用。单独使用能提升水的口感,使水更甘甜清冽。 |